讓寵物打針和吃藥哪裡不同?什麼是藥物首渡效應?

為什麼獸醫有時打針、有時給口服藥?全是因為首渡效應!

「醫生醫生,牠可以吃藥就好不要打針嗎?牠打針都會尖叫!感覺好像很不舒服…」
門診中經常 會遇到家長詢問毛孩是否可以不要打針,為什麼同樣是藥物,卻要分成打針和吃藥呢?其實差別不只是在「痛不痛」這麼簡單!背後的原理,跟寵物的用藥安全密不可分!這就來詳細說明「打針」和「吃藥」的差別吧~

獸醫開立的藥物型式有哪些?

在動物醫療中,大部分的治療藥物主要都是由針劑或是口服藥物給予。常見口服藥物劑型包括膠囊、藥錠、藥粉、藥水等;寵物打針則可分為靜脈注射、動物特別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少部分藥物有比較特別的使用方式,如:經鼻黏膜給藥、直腸給藥等。

寵物打針種類: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差別

皮下注射 vs. 肌肉注射 vs. 靜脈注射
皮下注射 vs. 肌肉注射 vs. 靜脈注射

1. 肌肉注射

藥物直接注射在肌肉組織中,適合需要快速發揮效果的藥物,例如止痛、鎮靜。

  • 優點:吸收速度比皮下注射快
  • 缺點:針劑較深,寵物可能較疼痛,需專業操作

2. 皮下注射

打在皮膚與皮下組織之間,適合疫苗、長效藥物或需要慢慢吸收的藥物。

  • 優點:操作相對簡單、疼痛感較低
  • 缺點:吸收速度較慢

3. 靜派注射

藥物直接注入血液循環,常用於急救、麻醉或需立即生效的治療。

  • 優點:效果最快、藥物利用率最高
  • 缺點:技術要求高,需專業獸醫操作,風險相對較大

這麼多種寵物給藥方式,其實各自都有不同的特點與限制。其中,口服藥物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會經過所謂的「首渡效應」,也是為什麼同樣的藥,與寵物打針相比,口服的效果會出現差異的原因。

首渡效應是什麼?藥物在體內經過的2大代謝階段
首渡效應是什麼?藥物在體內經過的2大代謝階段

認識首渡效應(first-pass effect)

藥物動力學中的首渡效應(first-pass effect)是指藥物在口服給藥後,在到達全身循環之前,經過腸胃道吸收及在肝臟代謝過程中,藥物濃度或活性顯著降低的現象。這種效應對藥物的生體可用率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容易被肝臟代謝的藥物。

藥物首渡效應的2大階段,藥效為什麼不同?

腸道吸收階段

藥物在腸道黏膜細胞中可能會受到代謝酶(如細胞色素P450酶系)的作用,使部分藥物在進入門靜脈之前就被代謝,降低藥物吸收量

肝臟代謝階段

口服藥物經門靜脈進入肝臟後,會受到肝臟內多種藥物代謝酶的作用,如細胞色素P450酶系、UDP-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等。這些酶可將藥物轉化為無活性的代謝物,使進入全身循環的藥物量大幅減少。

首渡效應的程度因藥物性質和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脂溶性高、容易被代謝的藥物更容易受到首渡效應的影響。此外,個體的年齡、基因型、肝功能等因素也會影響首渡效應的強弱。

也因此,一些首渡效應較為嚴重的藥物並沒有產生可供口服使用的劑型,或是在使用增加給藥劑量來提高最中進入血液中濃度的過程中發現藥物本身會對生物體造成的副作用過強而不建議使用口服的方式給藥。

所以從現在開始,當獸醫師和您說這個藥只有注射劑型的時候,聰明的您想必會更加了解獸醫師在說什麼了!

狗狗貓咪餵藥全攻略:藥水、藥粉、藥錠
狗狗貓咪餵藥全攻略:藥水、藥粉、藥錠

還在為狗狗餵藥而苦惱嗎?實用餵藥小撇步

看診時記得先向獸醫師確認給藥細節,像是「開立的藥品是否能與食物一同服用?」、「藥錠是否能被壓碎或磨粉?」這些都有助於找到最適合自家寵物的給藥方式。

  • 藥水類:使用空針筒吸取藥水,輕輕掀開狗狗嘴唇(平時要做觸碰練習,讓狗狗習慣嘴唇被觸碰的感覺),把針筒尖端插入犬齒後方,慢慢注入藥水。切記動作不要太快,以免狗狗嗆到或吐出,餵完要清洗針筒以防細菌滋生。
  • 藥粉類:因為藥味較重,建議混入飼料或肉泥,幫助掩蓋苦味;若狗狗抗拒,可將藥粉溶於水中,再用針筒餵食。
  • 固體顆粒/膠囊:藥味淡時最簡單,直接將藥錠放在舌根,迅速合上嘴並輕撫喉嚨促使吞嚥;若仍有抗拒,可將藥粉碎後混入食物中。

不論選擇的狗狗餵藥方式為何,最好先安撫牠們的情緒、控制劑量,並留意其身體狀況。

貓咪投藥太難?安全的貓餵藥技巧

喵星人服藥時,通常會比狗狗需要更細緻的方式,來降低壓力,在準備給藥的過程中,最好避免讓毛孩看到藥物或聽到平常會聯想到吃藥的關鍵聲音與詞語,降低牠們因制約而產生的抗拒反應。

  • 食物混合法:將藥物混入少量罐頭食物中,或包進小肉球,再親手餵食,確保貓咪將藥吃完。
  • 注射器餵藥法:若混食無效,可使用口服注射器。先準備好藥物並固定好貓咪(可搭配毛巾包裹),漸進式接近,將針頭輕放至犬齒後方慢慢注入藥水,讓貓咪有時間吞嚥。

值得一提的是,盡量避免「乾式餵藥」!在藥後使用水或低鈉肉湯「液體追隨」幫助藥順利進入胃部,預防卡在食道中。

零食餵藥藏危機?給藥前請留意!

綜合上述內容,很多家長因為愛寶貝心切,會將藥物包在各種寶貝喜歡或是當作獎勵的零食裡面來餵藥,如果是一些簡單的小東西沒問題。但如果是過度調味或是過於油膩的食物,就可能會對藥物的吸收產生影響(就像晶球把藥物給包覆起來),沒辦法順利被吸收,嚴重時還可能會造成寶貝胰臟炎或水便。

建議家長們平常就多練習,狗狗餵藥用餵食針筒灌藥,貓咪則適合使用投藥器,熟悉這些工具能讓給藥過程更順利,也能大幅減少寶貝抗拒或餵藥失敗的情況。

寵物打針及其他用藥常見問題解答

Q:有沒有其他情況是建議寵物打針的?

撇除掉首渡效應的問題外,當獸醫師評估毛孩狀況不佳或可預期難以餵藥的情況(如:頻繁嘔吐或腸胃嚴重出血)或是水合狀態不佳時,可能會建議先給予皮下點滴補充失去的水分與電解質,同時在皮下點滴中加入可供注射型式的藥物做初步治療,後續再開口服藥給家長回家使用,不然餵了藥就吐出來,藥物其實很難被身體給吸收。

*貓狗皮下輸液副作用:常見寵物的皮膚下出現「水包」或鼓起感,一般會在數小時內被吸收,屬於正常現象喔!

Q:寵物打針會不會很痛?

大部分的皮下注射疼痛感較低,肌肉注射會稍微痠痛,靜脈注射則需要獸醫操作,針頭直接進入血管,確實會有一點刺痛感,不過過程快,且獸醫師操作時也會盡量減少不適。

Q:寵物打針後多久可以吃藥?

無論是施打治療用藥還是疫苗,通常沒有固定的時間表,是否需要間隔時間,建議向看診的獸醫諮詢並討論。

Q:貓咪和狗狗的給藥方式一樣嗎?

不完全一樣。狗狗多半能透過食物混藥成功,但貓咪挑食又警覺性高,常需要搭配投藥器、口服注射器,甚至學習「毛巾包巾法」來協助固定。

Q:打針和吃藥效果有差嗎?

有。一般來說,打針藥效快且劑量穩定;口服藥則較方便,但因吸收過程會有差異,所以有時需要調整劑量或給藥次數。

上弦動物醫院提醒:選擇正確的給藥方式,確實守護毛孩健康

毛孩看診必問!寵物用藥前一定要確認的細節
毛孩看診必問!寵物用藥前一定要確認的細節

無論是打針還是吃藥,其實沒有哪一種方式絕對好或不好,需要依照毛孩的身體狀況、藥物特性以及獸醫師的專業判斷來選擇。現在我們了解「首渡效應」與各種給藥方式的差別,家長們可以更安心配合治療,也能讓藥效發揮最大效果,確保毛孩獲得最適合的照護。

如果你在餵藥或治療方式上仍有疑問,歡迎向上弦動物醫院的專業獸醫師諮詢,我們會用最細心的方式守護每一位毛孩的健康,陪伴飼主走過每一段醫療照護的過程。找到讓寶貝最安心的治療方式! 

✿ 延伸閱讀:

Picture of 柯慶澤獸醫師

柯慶澤獸醫師

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現任 上弦動物醫院 主治獸醫師|前員山動物醫院總醫師|前阿牛動物醫院夜班主治醫師|前大群動物醫院夜班主治醫師
Picture of 柯慶澤獸醫師

柯慶澤獸醫師

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現任 上弦動物醫院 主治獸醫師|前員山動物醫院總醫師|前阿牛動物醫院夜班主治醫師|前大群動物醫院夜班主治醫師
相關文章
guest
1 則留言
最舊
最新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CHEN
CHEN
訪客
11 months 前

感謝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