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毛孩突然出現抽搐、呆滯、意識模糊等異常反應時,飼主常常手足無措,不知道該不該立刻就醫。其實,狗狗癲癇不僅可能反覆發作,還可能隱藏著更深層的健康問題。究竟癲癇多久該就醫?有哪些常見症狀需要留意?狗狗癲癇治療費用大概落在哪個範圍?讓上弦動物醫院將帶你完整解析,協助飼主第一時間判斷與應對,為毛孩爭取最及時的照護與穩定生活品質。
精選內容
Toggle狗狗癲癇定義
癲癇是狗狗常見令人感到擔憂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據估計影響約0.75%的狗狗族群。根據美國獸醫內科協會(ACVIM)的共識聲明,癲癇是指大腦中反覆出現異常的、過度的神經元放電活動,導致短暫的、不自主的行為改變或意識障礙。
癲癇本身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或一種綜合症,其特徵是反覆發生的、無明顯誘因的陣發或持續性發作。短暫期間的發作通常僅持續數秒至數分鐘,發作後會逐漸恢復意識與神經反射。僅單獨一次的短暫發作通常不需要持續藥物治療,但當癲癇問題開始出現第2-3次、甚至每隔一段時間就發作一次時就會需要使用藥物進行控制。
狗狗癲癇發作類型及原因,不是每次抽搐都一樣!
癲癇怎麼分?狗狗癲癇發作快速分類
依據ACVIM的分類,狗狗癲癇發作可分為以下4種類型:
- 全身性發作 (Generalized seizures):
- 影響大腦兩側且伴隨意識喪失
- 強直-陣攣型(Tonic-clonic):最常見類型,先表現出肌肉僵硬(強直期),然後開始肢體抽搐(陣攣期)
- 強直型(Tonic):肌肉僵硬但無明顯抽搐動作
- 陣攣型(Clonic):肢體表現抽搐動作
- 肌陣攣型(Myoclonic):短暫、突然的肢體抽蓄
- 失神型(Absence):短暫的意識喪失,無明顯肌肉強直或陣攣症狀
- 局部發作 (Focal seizures):
- 起源於大腦一側半球的特定區域
- 可能表現為面部抽搐、單側肢體活動或其他局部症狀
- 發作可能侷限在身體某部位或逐漸轉為全身性發作
- 叢集性發作 (Cluster seizures):
- 在24小時內發生二次或以上的發作
- 每次發作間有清醒期
- 持續性發作 (Status epilepticus):
- 持續5分鐘以上的單次發作
- 發作間隔內未恢復意識的連續發作
- 具生命危險性的緊急情況,需立即就醫治療
狗狗癲癇原因與背後真相
按照ACVIM共識聲明,狗狗癲癇根據病因可分為3大類:
- 特發性癲癇 (Idiopathic epilepsy):
- 無明確腦部結構異常,可能與遺傳基因相關
- 通常在6個月至6歲間首次發病
- 某些品種有較高的遺傳傾向,如邊境牧羊犬、澳洲牧羊犬、拉布拉多犬、米格魯犬、貝生吉犬等
- 高達70-80%狗狗癲癇屬於此類
- 結構性癲癇 (Structural epilepsy):
- 由可觀察到的腦部損傷或發育畸形引起
- 原因包括:
- 腦部腫瘤
- 先天性畸形
- 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腦炎
- 血管損傷(如:中風)
- 創傷性腦損傷
- 通常透過進階影像診斷(如MRI)或腦脊液分析檢查區分是否具有發炎或腫瘤性問題
- 未知原因癲癇 (Epilepsy of unknown cause):
- 懷疑有結構性原因但診斷檢查未能確認
- 需與代謝異常或毒素引起的反應性發作(Reactive seizures)做區分。需要注意的是,反應性發作並不屬於癲癇的範疇,因為它們是對特定刺激所產生的反應,而非腦部異常造成
狗狗癲癇常見症狀及發作前兆
癲癇並非瞬間!狗狗癲癇進程解析
可分為4個階段,了解這些階段有助於更好地識別和記錄狗狗癲癇症狀:
- 前驅期 (Prodrome):
- 發作前數小時至數天的行為改變
- 狗狗癲癇症狀可能包括:焦慮不安、異常黏人、異常孤僻、食慾下降或高度增加、嘔吐等
- 並非所有狗狗都有明顯的前驅期表現
- 先兆期 (Aura):
- 發作前數秒至數分鐘的早期症狀
- 可能表現為:焦慮、恐慌、吠叫、尋求關注、眼神呆滯、流涎等
- 這實際上是局部發作的早期階段
- 發作期 (Ictal phase):
- 實際發作階段,通常持續數秒至5分鐘
- 全身性發作症狀:倒地、肌肉僵硬、四肢划動、面部抽搐、流涎、大小便失禁
- 局部發作症狀:面部抽搐、單側肢體震顫、偏癱、嚎叫、異常行為如空氣咬合等
- 發作後期 (Post-ictal phase):
- 發作結束後的恢復期,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
- 常見狗狗癲癇症狀:混亂、昏睡、暫時性失明、口渴、步態不穩、行為改變
- 部分狗狗可能表現為過度活躍或異常攻擊行為

具體發作與初期狗狗癲癇症狀
建議飼主學會識別狗狗癲癇的前兆症狀,提前做好準備並記錄重要資訊。常見的前兆症狀包括:
- 異常的躁動不安或黏人行為
- 無原因的吠叫或嗚咽
- 尋求隱蔽處或過度警覺
- 畏光或對聲音敏感
- 嘔吐或流涎增加
- 眼神呆滯或空洞
- 異常舔舐或咬空氣
- 身體僵硬或顫抖
- 步態不穩或協調性喪失
- 暫時性神經系統症狀(如肢體無力)
重要的是,這些前兆可能非常細微,且每隻狗狗的表現不盡相同。通常需要仔細觀察並記錄以便更好地預測發作,也建議在發作前後錄影紀錄提供影片給獸醫師做參考。
狗狗癲癇怎麼診斷?診斷流程與依據
狗狗癲癇的診斷需要系統性的評估,並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發作的疾病。診斷過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1. 詳細病史收集
- 完整的發作描述(頻率、持續時間、類型、嚴重程度)
- 首次發作年齡(特發性癲癇通常在6個月至6歲間首次發作)
- 發作間期的神經系統與意識狀態
- 好發品種(某些品種有遺傳傾向)
- 就診病史和目前用藥情況
- 生活環境是否有接觸毒物的可能性
- 家族史(爸爸或媽媽是否也有類性情況)
2. 臨床檢查
- 完整的身體檢查:
- 評估一般健康狀況和生命體徵
- 檢查有無全身性疾病跡象
- 神經系統檢查:
- 評估腦神經功能
- 步態和姿勢反應評估
- 肌肉張力和脊髓反射檢查
- 神經行為評估
特發性癲癇患犬通常在發作間期的神經學檢查結果正常,若在清醒且意識清楚時檢查發現神經學方面異常,則必須考慮結構性病因。
3. 基礎實驗室檢查
- 血液學檢查:全血球計數(CBC)、血液生化全項(肝腎功能)、電解質、內分泌系統、乳酸等項目
- 尿液分析(若需要):評估腎功能和代謝狀態
- 甲狀腺功能檢查:T4、TSH評估甲狀腺功能
- 腎上腺功能檢查:評估是否具有愛迪森或庫欣氏症
- 肝功能檢查:除了生化ALT、AST、ALP、TBIL外,亦須考慮血氨、膽汁酸、凝血功能等檢驗項目
- 影響神經系統的傳染性疾病檢測:地區性相關傳染病檢測(如:犬瘟熱、狂犬病、弓蟲等)
這些檢查有助於排除代謝性、中毒性、感染性和其他系統性疾病引起的反應性發作。
4. 進階診斷檢查
在基礎檢查未能確定診斷或神經學檢查異常時,建議進行以下進階檢查:
- 神經影像學檢查:
- 核磁共振成像(MRI):評估腦部結構和病變,是腦部疾病的黃金標準檢查
- 電腦斷層掃描(CT):當MRI不可用時的替代選擇
- 腦電圖(EEG):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用於評估腦電活動是否異常
- 腦脊髓液分析(CSF):
- 評估腦膜炎、腦炎等發炎性疾病
- 包括細胞學檢查、蛋白質含量和特定病原體檢測
5. 診斷標準
根據ACVIM的共識,特發性癲癇的診斷標準包括:
- 首次發作年齡在6個月至6歲之間
- 反覆不明原因的發作(至少2次以上)
- 發作間期神經學檢查正常
- 實驗室檢查排除代謝性和中毒性等反應性發作
- 理想情況下,高級影像學檢查(MRI)和CSF分析正常排除結構性癲癇
需要注意的是,特發性癲癇是一種排除性診斷,必須先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診斷過程應具有系統性,避免遺漏潛在的可治療性疾病。
狗狗癲癇治療選擇公開!藥物與照護全攻略
狗狗癲癇的治療方案應注重不同病患的病況做個體差異化療程,考慮發作類型、頻率、病因以及患犬的整體健康狀況。
1. 抗癲癇藥物治療的開始投藥標準
依據ACVIM的建議,符合以下任一情況時應開始抗癲癇藥物治療:
- 存在結構性腦部病變或腦部疾病/損傷史
- 急性反覆發作:單次發作持續5分鐘以上或24小時內3次以上發作
- 2-6個月內出現2次以上發作
- 發作症狀嚴重或持續時間長(>24小時)
- 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逐漸增加
特發性癲癇通常在出現第二次發作後開始治療,而結構性癲癇則在確診後立即開始治療。單次孤立發作通常不需要立即藥物治療,而是觀察監測。
2. 常見抗癲癇藥物
-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PB):
- 起始劑量:2-3 mg/kg,每12小時口服一次
- 目標血清濃度:15-35 μg/ml
- 優點:效果可靠、價格合理、半衰期較長
- 缺點:可能導致嗜睡、多食、多尿、肝毒性、骨髓抑制。需定期追蹤藥物濃度
-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
- 劑量:20-60 mg/kg,每8小時口服一次(緩釋型可12小時一次)
- 優點:副作用少、肝腎代謝少、可緊急靜脈使用
- 缺點:半衰期短需頻繁給藥、可能發生耐受性
3. 二線及輔助治療藥物
當一線藥物效果不佳或不耐受時,可考慮以下選擇:
- 唑尼沙胺(Zonisamide):
- 劑量:5-10 mg/kg,每12小時口服一次
- 優點:副作用較少、不需頻繁監測肝功能
- 缺點:價格較高、可能導致食慾減退和嗜睡
- 溴化鉀(Potassium Bromide, KBr):
- 起始劑量:20-30 mg/kg,每24小時口服一次
- 目標血清濃度:1,000-3,000 μg/ml
- 優點:少有肝毒性,適合肝功能不全患犬
- 缺點:起效慢(需數月達穩定濃度)、可能導致共濟失調和胃腸道反應
- 加巴噴丁(Gabapentin):
- 劑量:10-20 mg/kg,每8小時口服一次
- 優點:安全性好,適合腎功能不全患犬
- 缺點:半衰期短、鎮靜作用明顯
- 普瑞巴林(Pregabalin):
- 劑量:2-4 mg/kg,每8-12小時口服一次
- 優點:可能比加巴噴丁更有效
- 缺點:價格高、臨床經驗有限
4. 難治性癲癇治療策略
難治性癲癇(對兩種以上抗癲癇藥物治療反應不良)的管理方案:
- 三重或多重藥物聯合療法:
- 一線藥物+二線藥物的組合,如PB+KBr+Keppra
- 腦室周圍藥物輸注:
- 目前尚在研究實驗性療法
- 腦部刺激(穿顱磁刺激術):
- 安裝刺激器提供間歇性電刺激
- 人醫已有應用,獸醫領域尚處研究階段
- 緊急發作處理:
- 使用地西泮(Diazepam)直腸給藥或咪達唑侖(Midazolam)經鼻黏膜給藥後盡速就醫

5. 藥物監測和調整
使用癲癇藥物需要定期進行藥物濃度與肝腎功能監測:
- 苯巴比妥:治療開始後14-21天進行首次血藥濃度測定,之後每6-12個月或臨床狀況改變時重複
- 定期肝腎功能評估:治療開始時、達穩定劑量後3個月、之後每6-12個月
6. 非藥物治療方法
輔助性非藥物治療包括:
- 行為管理:
- 減少壓力和可能的誘發因素
- 維持規律的生活和睡眠模式
- 飲食調整:
-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飲食可能有益
- 中鏈甘油三酯(MCT)補充可能有助於減少發作頻率
- 針灸和中醫草藥治療:
- 作為輔助治療可能有益於減少發作頻率與提高發作門檻
- 中藥通常會搭配穴位針灸
- 高壓氧療法:
- 適用於可能肇因於腦部缺血或損傷造成的癲癇
- 需經獸醫師評估是否適合
狗狗癲癇治療費用貴嗎?常見治療細項整理
狗狗癲癇治療費用因地區、醫院規模、設備先進程度、檢驗項目多寡和治療方案而異。以下是一般性的費用參考,實際費用以當地動物醫院收費為主:
初診及診斷費用
- 初診諮詢費:$200-2,000元(專科醫院通常收費較高)
- 基礎檢查:
- 血液學及生化檢查:$1,400-4,000元
- 尿液分析:$600-2,000元
- 甲狀腺與腎上腺功能檢測:$3,000-8,000元
- 凝血功能:$1,500-3,000元
- 電解質:$500-3,000元
- X光:$2,000-3,000元
- 心臟與腹腔超音波:$3,000-10,000元
- 進階診斷檢查:
- 核磁共振檢查:$20,000-40,000元
- 電腦斷層檢查:$15,000-25,000元
- 腦脊液分析:$1,500-4,000元
長期藥物治療費用(以10公斤體重內狗狗做每月估計)
- 初階藥物:$450-800元/週
- 保健品類型:$450-800元/週
- 罕見藥物:$1,000-2,000元/週
- 心臟藥物:650-1,200元/週
定期回診監測費用(每次)
- 藥物濃度監測:$1,000-2,000元
- 肝腎功能監測:$1,200-2,500元
- 診察費:$100-200元
- X光追蹤:$1,000-2,000元
- 超音波複掃:500-1,500元
急性發作時的緊急治療費用
- 急診掛號費:$500-1,000元
- 24小時醫院住院費用(每天):$3,000-10,000元
- 重症癲癇特殊藥物費用:$1,000-2,000元
特殊治療費用
- 針灸治療(每次):$1,500-2,500元
- 高壓氧(每次):$1,500-2,500元
狗狗癲癇如何照顧?一定要吃藥嗎?
癲癇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終生治療成本累積可達十數萬元。寵物保險可能可以協助負擔部分狗狗癲癇治療費用,因此建議飼主考慮為有好發風險品種的狗狗投保寵物保險。除了緊急狀態的經濟支援外,飼主在家中平時照顧須注意以下幾點:
- 定時給藥:
- 嚴格按時給予抗癲癇藥物,避免漏服或不規律服藥
- 切勿突然停藥,若有需要可在獸醫指導下逐漸減量
- 環境管理:
- 創造安全、平靜的生活環境
- 避免過度刺激(強光、高頻響聲)
- 保持規律的作息和吃飯時間
- 移除可能造成傷害的尖銳物品或家具邊角避免外源性腦震盪
- 運動和活動:
- 維持適度、規律的運動
- 避免過度疲勞和極端氣溫下活動
- 飲食管理:
- 提供均衡飲食,避免突然改變食物
- 可考慮富含Omega-3的寵物食品或補充劑
- 可能可以在獸醫指導下使用中鏈甘油三酯(MCT)作為營養補充劑
-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或營養不良
狗狗癲癇發作第一時間怎麼處理?
- 保持冷靜:
- 立即紀錄發作持續時間(手機錄影)
- 若不方便錄影,至少紀錄發作起始時間與持續時間
- 確保安全:
- 移除周圍可能造成傷害的物品
- 將狗狗輕移至平坦安全處
- 避免將手放入狗狗口中
- 關閉強光和噪音
- 不要干擾發作過程:
- 給予緊急備用抗癲癇藥劑
- 不要嘗試控制或限制狗狗的動作
- 不要移動或抱起正在發作的狗狗
- 輕聲安撫,但避免過度刺激
- 判斷是否需要緊急就醫:
- 發作持續超過5分鐘(癲癇持續狀態)
- 24小時內出現3次以上發作(叢集發作)
- 發作後未恢復意識
- 呼吸困難或嚴重發熱
狗狗癲癇發作後注意事項,護理4要點
- 提供安靜環境:
- 減少光線和噪音刺激
- 讓狗狗充分休息
- 監測恢復情況:
- 觀察意識恢復和行為正常化
- 注意有無任何異常症狀(持續嘔吐、行為改變等)
- 適度補充水分:
- 在狗狗完全清醒後提供水
- 避免強迫或過度飲水(可能會吐)
- 統整並回報發作情況:
- 記錄發作持續時間、類型和特徵
- 記錄發作前可能的誘因
- 記錄發作後的恢復過程
- 將發作紀錄回報給自己的家庭醫師

狗狗癲癇Q&A,飼主最常問的5個問題
Q:狗狗癲癇會死嗎?狗狗癲癇存活率?
據統計數據顯示,患有結構性癲癇的狗狗通常存活率較特發性癲癇更低,可能肇因於結構性癲癇往往在較為年輕時即發病,且狗狗癲癇症狀可能為無法逆轉的持續性惡化,首次發作後平均存活率約為5-7成,平均存活時間為2個月至5年,存在的巨大分歧主要取決於結構性問題惡化速度。
特發性癲癇的狗狗在首次發作後平均存活率約為8-9成,且往往能夠透過藥物長期穩定控制,通常影響存活壽命的關鍵為藥物本身對肝腎功能的損傷,或是其他系統性疾病的共伴效應導致全身器官衰竭,否則存活壽命與一般狗狗無明顯差距。
Q:狗狗癲癇會好嗎?發作後會有後遺症嗎?
對於急性發作未能完全控制的狗狗容易產生癲癇後遺症,通常是由癲癇不正常放電與全身高熱所產生的組織與器官損傷造成,對於腦部可能產生缺血性腦損傷(如:中風);對於呼吸系統可能產生非心因性肺水腫、肺塌陷或吸入性肺炎;對於腹腔內器官可能會因為高熱導至腸胃道出血、肝腎衰竭等問題。當損傷無法被逆轉控制而形成慢性傷害時,就會產生後遺症。
Q:狗狗癲癇應該立即送醫嗎?
首次急性癲癇發作的狗狗如果發作時間超過5分鐘且沒有停止跡象,建議馬上送至離家最近的動物醫院進行緊急治療。獸醫師可能會依據飼主描述的發病過程與檢查報告擬定後續治療計畫,若已被證實為特發性或結構性癲癇,需要在家準備緊急癲癇用藥,避免頻繁多次的發作導致腦部損傷日漸嚴重,可能加重癲癇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
Q:狗狗癲癇可能發作年齡?
通常會於6個月至6歲期間進行首次發作,但也有許多狗狗是超過6歲以後才有第一次發作,癲癇本身並沒有與年齡呈現顯著相關性,主要還是取決於造成癲癇的原因。通常結構性癲癇發作的年齡較低,多與基因或腦部發育異常相關,且症狀通常較特發性癲癇更難以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反應性發作都是獸醫師面對癲癇發作的狗狗需要進行排除的項目,許多顱外性癲癇常在年紀大於8歲以上的狗狗身上被發掘,包括:心臟病缺氧造成的癲癇、腎衰竭腎指數過高造成的癲癇、肝門脈分流或肝因性黃疸造成的癲癇、血中游離鈣或電解質失衡導至的癲癇等。
Q:狗狗癲癇症狀包含嘔吐嗎?
癲癇時可能會發生任何因為不正常放電導致的異常行為,包含:全身抽蓄、意識喪失、流涎、肌強直、眼球震顫、呼吸困難等,如果在發作前剛吃飽也很有可能會發生嘔吐的現象,則必須特別注意是否有因嘔吐而產生的吸入性肺炎問題,建議若在癲癇時明顯觀察到嘔吐症狀,需要進行住院治療觀察肺部後續是否開始發生發炎變化。
狗狗首次癲癇時發作的可怕模樣往往會讓飼主感到揪心,擔心沒有辦法再繼續陪伴牠生活下去,但以統計數據來說,佔最大宗的特發性癲癇在臨床上透過長期口服給予藥物往往可以得到妥善控制。
上弦動物醫院建議,不論狗狗是否在第一次的發作時順利停止下來都要帶牠去動物醫院進行基本檢查,因為許多時候往往不是單純腦部問題導致的癲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為了能夠讓牠能夠有更多機會能夠陪伴我們更長時間。
若你的寶貝是有狗狗癲癇好發風險的品種,最好預先準備一筆緊急醫療預備金,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狗狗癲癇治療費用,為毛孩的健康多一層保障。若在給予藥物後仍然無法有效控制癲癇,則是時候慎重考慮是否進行進階的影像學檢查,因為很有可能是ㄧ些較少見的結構性癲癇問題。
無論如何,在發現狗狗癲癇後,請一定要冷靜並趕快將狗狗移動到安全平坦的地方,輕聲安撫牠,不要想著把牠嘴巴打開或硬是要限制牠的發作,好好用手機紀錄當下發作情況,並將病況回報給自己的家庭醫師,建立良好的醫病溝通關係並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其實大多時候牠和一般可愛活潑的狗狗並沒有什麼差別唷!
✿ 延伸閱讀: